司繼偉教授團隊揭示兒童執行功能與數學焦慮的縱向聯系

    作者:心理學院 發表日期:2025年04月28日 17:26  點擊:[]

    數學焦慮是一種在面對數學相關任務時產生的緊張、擔憂和恐懼的情緒體驗。在現實學習場景中,許多學生都深受其擾。比如,學生在日常做作業時會不自覺地手心出汗,遲遲不愿動筆嘗試。這種焦慮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當下的數學解題能力和學習效果,長期來看,還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逃避心理,進而影響其整體學業發展和未來職業選擇。大量前期研究雖已證實執行功能與數學焦慮之間存在緊密聯系,但究竟是“能力不足引起數學焦慮”(缺陷假設)還是“數學焦慮干擾表現”(干擾假設)尚處于爭論階段。

    近日,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司繼偉教授團隊在國際教育心理學權威期刊 《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》發表題為 “Deficiency or disturbance? Examining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children’s mathematics anxiety during middle and late childhood” 的研究成果。該研究選取中國數學認知、情感與動機(MCAM - C)項目的數據(見下圖),分離執行功能與數學焦慮的個體間與個體內效應,嘗試對上述爭論“缺陷假設”和“干擾假設”進行回答。

    個體間效應支持了缺陷理論,即“能力不足引起數學學習焦慮”;有意思的是,個體內效應發現了兩者間的正循環關系,支持了動機增強理論,證明了并非所有的數學焦慮都是消極的;但上述兩個現象均未在數學評估焦慮中出現(見下圖)。研究發現促進了我們對兩者關系的全面認識,豐富了數學焦慮的現有理論,不僅為認知如何影響兒童中期數學焦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,也為數學教育中數學焦慮個體化、針對性的認知干預訓練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見解。

   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(31971010)、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青年課題(2023JXQ010)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青年項目(24DJYJ15)、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創新團隊(2024KJN046)的資助。山東師范大學為該論文第一署名單位,課題組已畢業博士黃碧娟為論文第一作者(目前任職于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),司繼偉教授為通訊作者,青年教師李紅霞為共同通訊作者。合作作者包括課題組在讀碩士生劉暢、在讀博士生郭凱玥、在讀博士生徐艷麗以及北京語言大學心理學院教師韓雨婷。

    該團隊自2021年以來圍繞著“兒童數學焦慮變化成因問題”在國內外主流專業期刊上(如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、Child Development、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、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、心理學報等)相繼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,詳細描繪了中華文化背景下小學階段學生數學焦慮發展特征,揭示了環境(教師支持與父母教育參與等)與個體(態度、動機等方面)因素在數學焦慮發展中的作用,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焦慮的心理機制,也為數學焦慮的早期識別和干預提供了重要指導。系列研究被中國社會科學報、中國社會科學網、中國山東網、閃電新聞等7家媒體報道;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,單篇文章最高引用量達39次;相關文章被多個公眾號轉發,產生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影響。

    分享到:
   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

     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