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海濤教授作“東亞視域下中日關系‘行穩致遠’的困境與出路”學術報告
作者:歷史文化學院 燕玉荷 張冉 發表日期:2019年11月14日 09:03 點擊:[]
近日,由歷史文化學院與社會科學處聯合舉辦的第875期社科大講壇在長清湖校區崇德樓116教室開講。本次社科大講壇特別邀請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、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、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沈海濤教授擔任主講人,作題為“東亞視域下中日關系‘行穩致遠’的困境與出路”的學術報告。報告會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毛銳主持,山東師范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、歷史文化學院二級教授孫立祥擔任點評嘉賓。
講座伊始,沈海濤以如何看待與評價中日關系的現狀、如何破解中日雙邊關系的周期性波動、處理中日關系是否具有新思維為切入點,強調了研究中日關系的重要性,進而引出報告主題。沈海濤對觀察中日關系的基本坐標——歷史與現實中的中日關系、國際關系體系中的中日關系、文明結構中的中日關系,進行了詳細闡述。他強調,要從縱向上觀察歷史與現實中的中日關系,密切關注中日關系變化的周期性和特殊性;要從橫向上看國際關系體系中的中日關系,站在宏觀角度看待世界中的中日關系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;還要特別注意文明結構中的中日關系。隨后,他闡述了中日關系的新定位,即永遠的鄰居。最后,沈海濤教授從歷史、中國和世界三個視角對中日關系的出路進行深入分析,指出要謀求中日關系長遠發展,從歷史的視角看要正視歷史,從中國的視角看要理性處理,從世界的視角看要重視大國戰略和世界格局的變動。在講座提問環節,針對同學提出的“在中美貿易戰的特殊背景下,中日關系對亞太地區具有怎樣的影響”這一問題,沈海濤進行詳細解答。
在講座點評環節,孫立祥教授對沈海濤先生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表示贊賞,并鼓勵同學們學習其大膽質疑、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。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。
沈海濤,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日本國立新潟大學文學博士,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,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,日本明治大學、關西學院大學、立命館大學、櫻美林大學等??妥淌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