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建中教授作“漢族民歌與中國傳統思維方式”學術報告
作者:音樂學院 發表日期:2019年10月08日 11:09 點擊:[]
9月29日上午,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喬建中教授應邀作“漢族民歌與中國傳統思維方式”學術報告。音樂學院院長李海鷗教授主持報告會, 山東民歌表演人才項目組學員與學院師生到場聆聽。
喬教授以“三千年傳統,人世間絕唱——歷代中國民歌的收集與整理”引入,指出民歌的傳承離不開歌手,認為傳統、傳承與傳人為三角關系,缺一不可。講座主體內容分為四部分。在第一部分“月令”傳統中,引入了“時序體民歌”的概念,系統闡述了“時序體民歌”的主要范疇、“月令”及其思維模式的三個基本特征。第二部分為三種“時序體”民歌的早期文本研究,將文本資料及民歌實例結合論述。第三部分為三類“時序體”民歌的基本敘事模式,將能夠相對完整地表達一個事件的內容稱為“單一性敘事模式”,將“時序體”歸類為“復合性敘事模式”。第四部分,分別從月令體、四季體、五更體三個體裁形式上將明清以來的民間小調進行歸類總結,并舉例講解。
喬建中對音樂學院主辦的“傳承經典,歌詠祖國——山東民歌音樂會”表示肯定,高度評價了山東民歌在高校中的傳承發展模式。
喬建中,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,博士生導師,先后任上海音樂學院、中國音樂學院、西安音樂學院特聘教授;《音樂研究》副主編、《人民音樂》《音樂藝術》編委;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,《華樂大典》總主編。著有《論漢族民歌近似色彩區的劃分》《瑤族民歌》《土地與歌——傳統音樂文化及其歷史地理研究》《中國經典民歌鑒賞指南》《中國音樂》等,編著、主編《中國鑼鼓》《中國傳統藝術百科詞典音樂卷》《音樂學概論》等辭書、學術文集共20余種。